印中差距真相揭秘(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6日"思想者"栏目) 
2018-07-09 21:10:30
  • 0
  • 0
  • 0
  • 0

印中差距真相揭秘(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6日"思想者"栏目)  

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印度经济研究专家  吴东华

    《环球时报》2009年6月1日15版刊发了美籍印度裔、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史密斯商学院教授阿尼尔K.古普塔的《印中差距13年并非不可逾越》一文,看完全文,发现此文印中差距13年的比较并非客观分析,用西方崇拜的抽取出来的经济数据推导分析,除了唬唬外行之外,掩盖不了中印差距的客观发展进程。那么,印中差距真相在哪?本文特此做一揭秘。

一、        动态把握中印过去差距才科学

    阿尼尔认为“我们经过比较发现,印度2008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与中国在1996年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相应数据处于同一水平。……这个差距并没有20年或50年那么多,而是十二三年。如果我们以2008年的印度GDP数据作为基础,假定印度未来保持至少8%的增长(这是比较保守的估计),那么印度2020年的GDP将与中国2008年的GDP差不多。”。

   阿尼尔说:“在1980年,中国与印度的状况相近;1991年时,中国的发展领先印度大约5年;而现在,中国大约领先印度13年。”,我们以此平均来推算到2020年,印中差距扩大到18年而非13年。

   我们看印中GDP增速同比,在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为11%,印度却达到11.3%,于是印度媒体一度鼓吹印度超过中国,大长印度民族自豪感。第二季度,印度下调到9.3%,显示印度已经进入衰退,我在2007年6月就预测2007年10月底之前印度经济必将退潮,依据是季度GDP增速环比下降只要出现一次下降15%以上的幅度,就定义为经济衰退,比国际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下降才定义为经济衰退更早更有用,事后确是这样。我在2008年4月,发现美国2007年第四季度GDP从2007年第三季度超过4%下跌到1%以下,我就断定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事后也是这样。回顾2007年中印经济,我们发现印度比中国提早一年进入衰退。

    2008年印度GDP为6.7%, 本人认为发达国家都要进入5-7年以上的大衰退中,再说印度经济本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景气时大多是6%-7%之间。综合来看,2010和2011年,印度GDP增速也就在5%-6%,2011年后,印度年度GDP增速也就在6%-7%之间,阿尼尔竟然说保守估计印度年度GDP8%,太不客观了。

二、        动态把握中印将来差距才科学

    上文已经发现到2020年中印差距由13年扩大到18年,不管这一推导是否准确,但中印差距扩大化已成必然,依据如下:

    1、一国经济各种有效推动力最终都要在GDP中留下痕迹,所以,抓住GDP增速和总量也就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中国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中国的GDP增速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3%(修正后)和9%,印度相应为9%和6.7%,增速分别慢于中国4个和2.3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减去26%左右的GDP总量,才是印度的13年差距。我们按印度以后GDP增速平均8%、中国为10%计算,印中差距到2020年也有17年。所以,印中差距拉大已成必然,到2020年,印中差距18年也是基本准确的。

    2、阿尼尔认为“印度的人均收入低于中国2.5倍,因此届时印度的人工成本将远远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在印度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印度将比中国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人均工资是印度的2.5倍,照理讲竞争力在印度一边,可是现实竞争力确是在中国一边而非印度一边。我认为产品竞争力即体现在配套产业链整个链条上,也体现在水、电、税收、利率、汇率、原材料等综合成本的总体成本上,工人工资和基础设施仅仅只是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极少部分而已。实际上,产品竞争力还与CPI、政府补贴、规模化生产采购、能否接到大订单、能否得到低息贷款、能否在原材料很低时拥有充沛资金来抄底有关等等。我认为,中印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层面的竞争,还是平台的竞争、制度的竞争、环境的竞争之和的整体竞争。

    实际上,基础设施是个烧钱的工程,另外,印度民主制国家使得拿地相当困难,缺钱和拿地困难已经阻碍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大规模前进。而基础设施和人均收入仅是产品竞争力的次要因素。由此看来,印中差距在将来拉大已成必然。

    3、阿尼尔认为“目前中国的人口平均年龄比印度大8岁,这意味着10年后中国将面临远高于印度的社会成本。……印度文盲率远高于中国,但我们需要注意到文盲率的统计是针对15岁到64岁的人口,而印度少年儿童的识字率是相当高的。因此,当这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印度的文盲率这一指标将得到颠覆性的改变。这一点可以从印度手机用户的爆炸性增长得到印证,5年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是印度的5倍,而今天中国有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印度则有4亿多,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

    淘汰这批文盲率需要30年,至少阿尼尔用手机用户的迅速普及是操作层面上的普及,能代替识字率普及?没上过学的儿童也知道使用电梯、微波炉、电视机等。

    至于印度人均年龄比中国少8岁,但是印度年轻一代被艾滋病整天被天价药费缠身,我觉得这批人已经不是正常的劳动力了,阿尼尔不应该隐瞒这个真相。

 

综上,本人认为不要从从真实生活中抽出来的数据推导上去把握中印过去的差距、未来的差距,对于基础设施、文盲率、GDP增速、人均收入与竞争力不能抽出来比较,而要紧扣两国未来的实际情况去比较,才科学合理。西方经济学素来运用抽出数据来分析、来推导,整天说数据能说话,终究救不了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中国虽一党专制,但是善于紧扣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使中国经济从全球一党专制国家中脱颖而出,本人只不过是潜移默化的运用了中央此方法剖析印中差距真相而已。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